
「遠海梭子蟹」在金廈海域野生族群已日益減少。(李金生攝)
金門縣水試所今年成功孵育「遠海梭子蟹」蟹苗8萬尾。(李金生攝)
縣水產試驗所今天在建功嶼與下墅間海域放流自行孵育的蟹苗8萬尾。(金門縣水試所提供)
「遠海梭子蟹」被譽為金門可口佳餚,舌尖上的美食之一。(金門縣水試所提供)
金門縣水試所適時放流蟹苗,期待帶來盎然生機。(金門縣水試所提供)
被譽為金門可口佳餚,舌尖上的美食之一「遠海梭子蟹」,金廈海域野生族群已日益減少。縣水產試驗所今(3)日在建功嶼與下墅間海域放流自行孵育的蟹苗8萬尾,期待彌補自然生產力的不足,再帶來資源復育的盎然生機。
縣水試所在3月初開始收購本地漁民捕獲的「遠海梭子蟹」抱卵種蟹,經過多次篩選和1個多月努力後,成功孵育成蟹苗8萬尾,配合今日天候狀況良好,適時進行放流作業。
該所指出,遠海梭子蟹又稱沙蟹,具潛沙習性,夜間才會出來覓食,領域性極強很容易殘食同類。雄蟹為鮮艷的藍色,體型較大,腹甲尖而窄,雌蟹顏色則較素淡,體型寬而圓,辨別並不困難。沙蟹的繁殖期為每年的3至10月,交配過後母蟹會將卵抱在腹中,並利用海流及步足清潔腹中的卵粒,最後產出蟹苗。
縣水試所強調,為充實和增加金廈海域的魚種歧異度及豐富度,將持續進行多種魚苗及蟹苗培育,在漁業資源復育和永續經營方面不斷努力。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0503003836-260405 轉載